□本報記者 張嵐
  280家世界500強落戶四川,其中92家在成都高新區:130平方公里引來了占全省三分之一強的世界500強。今年上半年,這裡實現進出口總額147億美元,增長了15.1%。在東經104.06度,北緯30.67度的這個坐標上,不靠海、不沿邊,卻成為國際產業合作和經貿交往的活躍匯聚點,顯現出濃濃的國際範兒。這是如何辦到的?
  產業基礎,是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“門票”。到2020年要建成“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”,成都高新區瞄準全球產業鏈重點領域、技術鏈主流方向和價值鏈高端環節,發佈了“產業路線圖”。抓住產業西進的機會,圍繞資源稟賦決定下的比較優勢來進行定位,成都高新區的經驗是:越是形勢複雜嚴峻,越是要保持頭腦清醒。“發展高科技,實現產業化”。產業奔向高端,核心在科技自主創新。在過去的20多年間,成都高新區圍繞科技創新載體、公共服務平臺、科技金融、科技人才等方面,形成了推動自主創新的科技服務體系,深入剖析科技型企業的需求,幫到點子上。近日,升級版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“出爐”,對標硅谷和中關村的先進經驗,成都高新區要打造全球創新資源最聚集、創新活動最頻繁的區域之一。
  在產業實力和配套環境發展到一定階段時,審時度勢,主動出擊。除了依托新川創新科技園,拓展與新加坡和東盟國家的合作,依托歐盟項目創新中心,拓展與歐盟國家的經貿交往外,成都高新區還在醞釀建設“國際合作產業園區”,將依托成都“蓉歐快鐵”和雙流機場航空港等優勢,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主線,連接長江經濟帶,依托中亞礦產、能源、土地資源優勢,共建工業園區和物流園區,為現有主導產業解決能源供應、原材料採購、半成品加工、市場開拓等需求。
  產業發展的物理空間不變,外部形勢卻在不斷變化,向何處要動力,挖潛力?今年以來,從誕生全省首個“一元公司”的商事制度改革,到率先開出“負面清單”明確投資門檻,再到正在進行的資源投入方式改革,以及即將成立的國內首個“企業孵化大市場”,成都高新區探索政府與市場各就其位,改革不止。
  (原標題:不靠海不沿邊國際範兒從何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06armpv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